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的群众工作

王志力

来源:遵义会议纪念馆   发布日期:2018-01-18

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人民共和国的开员元勋。在遵义会议上,他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起了积极作用,在遵义会议前后,他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既颁布了严厉的军纪,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又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忠实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了许多群众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一、慈祥护雏的“伙夫头”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踏上漫漫的长征路,朱德穿着一套褪了色的灰军装,脚踏草鞋,行进在队伍中。出发前,组织上给少数中央领导人配备了担架、马匹和文件挑子,朱德虽然已年近半百,但为着节省出几名强壮战士去充实作战部队,他不用担架、文件挑子,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配供骑乘,一匹驮行李、文件。在行军中,他那匹马实际上常随康克清留在队伍后头用来收容伤员,和朱德一起行军的总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回忆说:行军途中,朱德同志经常不骑马,腰插一支小手枪,同司令部的同志一道徒步行军。他沿途谈笑风生,摆四川“龙门阵”,以分散干部战士们的精力,以减轻大家的疲劳。我真佩服朱老总,他肚子里的故事可真多,而且慢悠悠的讲得那样风趣幽默,大伙听了都乐呵呵的,走起路来也觉得轻松多了。行军疲劳,有些伤员走不动,朱德总要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谁要是不骑,他就耐心说服,直到伤病员骑上为止。他的行动,带动了有马骑的干部争先恐后地让马给伤病员骑。朱德后来回忆说“长征中间,每天差不多总是走一半,骑一半马,除了过草地时患了重感冒坐过半天担架,整个长征没有坐过担架”。

在行军途中,常常可以看到他替士兵扛枪、挑挑子。看到哪个战士走不动了,他便上前打个招呼,扛起枪就走。有一次,他扛上战士的枪走了一段路坐下来同战士谈话,后面走上来几个战士,见他岁数大,又不像个官,把他当成炊事员,叫他“伙夫头”,到了一个地方宿营,这几个战士叫他烧碗开水喝。他马上起身找锅烧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那几个战士说:“他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大家听了一怔,心里直打鼓,然而朱德仍然是笑盈盈给大家烧水喝。他给很多的红军战士的感觉他就是一个慈祥护雏的父亲。

二、平民总司令在遵义向群众宣传红军的主张

1935年1月7日,红军智取遵义。1月9日,由工人、农民学生居民群众组成的欢迎队伍,高呼“拥护共产党!”“打倒王家烈、侯之担!”等口号,挥舞着写有“欢迎朱毛”的三角旗、隆重而热烈开往南门外的丰乐桥接官厅。群众摆设香案,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欢迎红军,下午3时许,朱德、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达丰乐桥,顿时欢呼声一片,朱德、毛泽东、周恩来下马步行,向各界群众亲切握手,不断向欢迎的群众挥手致意,然后从丰乐桥步行到老城府衙。府衙门口搭了个临时台子,毛泽东、朱德司令向各界讲了话。讲完话后,走下讲台,和欢迎群众的代表一一握手,会上还散发了《中共中央告民众书》《出路在哪里》等文件。此间很多群众都想看看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容颜,然而,朱德、毛泽东都和普通人一样,当时很多人都没有认得出来,倒是把高鼻子、蓝眼睛的李德认成了毛泽东。

1月12日下午3点钟左右,朱德、毛泽东等在省立第三中学参加了万人大会,朱德、毛泽东发表了执情洋溢的讲话,朱德首先阐明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队伍,有严格的纪律,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宣传红军的主张,愿意联合国内各党派、军队和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指出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是保护群众利益的坚强后盾,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铁的纪律,与国民党军阀部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号召劳苦大众参加红军,打败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会上还宣布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会后,朱德参加了红军篮球队和遵义三中篮球队的友谊比赛,为此,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还专门作了报道:“……这一事实,便宣布了反革命说‘红军杀知识分子’等谣言的破产!”

党的政策对青少年学生影响很大,不少青年学生就是在党和红军的影响下参加红军,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位出身小康之家的初中学生,在回顾他的革命历程时写道:由于参加了群众大会,听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讲话,看到了许多宣传品,给他以启迪,使他“思想更明确了,要救国,要抗日,要解人民于倒悬”,“只有共产党才能肩负这个历史使命”,从此,追求进步,后来成为遵义奔赴延安的32名青年中的一个。

红军在遵义期间没收了军阀王家烈价值几十万银元的食盐以及价值5万银元的白金龙、哈德门香烟,遵义桐梓是贵州省军阀王家烈、毛光翔、侯子担、犹国材等人的老巢,红二师五团三营包围距桐梓县城5公里的蟠龙洞,缴获黄丕谟、刘禹东、马天忠、马空凡、侯子担等几十户豪绅藏在洞内的大量金银、烟土、枪弹及1000余担粮食,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攻破离县城1公里的仙女洞,缴获杨树坪、杨冠群枪弹1300余发、大烟9箱、大批粮食以及银元等钱财物,没收了军阀侯子担的大量皮货,搜获了逃亡官僚藏匿在县城附近山洞里的67000多银元和不少黄金布匹,仅在桐梓一县,红军就缴获30多万银元和大批物资、大烟、粮食、枪弹等。打土豪所得的财物除作为部队必须的战略储备外,很多都分给了广大的穷苦人民。红军在湄潭打了47家土豪,群众分得粮食5万多斤,500多头肥猪,盐巴400余担,遵义县打土豪153家,群众分得粮食90余万斤,盐巴500余担,大小牲畜1000余头,衣物5万多件。由于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深入的群众工作,以及大力宣传,通过标语、文艺演出、演讲、布告等的宣传,打土豪,分浮财,真心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了群众对红军的理解和支持,短短的十二天时间,遵义地区就有4000多青年踊跃参加了红军,遵义人民还为红军赶制了1万多套棉衣棉裤。遵义太平洋药房的老板谌明道不顾个人安危,把太平洋药房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全部平价卖给红军,价值1000多银元,使红军总卫生部部长贺诚深受感动。

三、严明军纪的“红军之父”

朱德一方面表现在对士兵真挚的爱,被人们称为“红军之父”,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老百姓真挚的情,他出生于四川仪陇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从小就对穷苦百姓有一种天然的同情。通道转兵后,中央红军进入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朱德早年在云南的军阀中当过兵,熟知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朱德指示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以红军中革军委政治部的名义,发布了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耕牛等条令。在进入遵义城前,林彪、聂荣臻向朱德抄报了入城的一系列规定,朱德严令在战场和打土豪中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准私自打埋伏,发洋财,谁若违犯,不论职务高低,都要坚决追查,严肃处理。在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中,他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对部队的纪律更加严格,注重对老百姓的秋毫无犯上。在国民党军队的一份“剿匪”战术经验总结中有如下表述:“国军过去失败之原因收复‘匪区’不甚注意民众之组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蒋介石在给刘湘、潘文华的电文中,对红军长征中的纪律严明,有这样一段表述:“重庆刘总司令、刘主席、宜宾潘总指挥:庭密。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饰所属部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巳行参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蒋中正”。1935年2月2日,红军行至四川省叙永城外营盘山时,又饥又饿,看到一片黄橙橙的桔子,硬是没有一个人去摘一个桔子,大家只有“望橘止渴”。红军四渡赤水途经四川省古蔺县太平渡张世鲲家时,张世鲲当时只有十二三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煽动下,他家家人全都跑出去躲去了,当红军离开后,他家人全部回来了,发现香炉里有几个银元和一张条子,条子上说,吃了你家两百斤谷子,因为主人不在家,所以就把钱留下给你放在这个香炉里。当时的几枚银元的价值是能够买上千斤以上稻谷的呀,张家人真是感激不尽,与国民党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还是有个别违纪的情况,战士袁子何,在行军途中,故意逗留在后面,宰杀群众的鸡鸭,乱拿群众的东西,领导发觉后,袁子何不服从命令,仍旧自由行动,经上级机关批准,被执行枪决。红星直属队工兵连指导员李新贵,私拿土豪的谷子,用来换鞋子,还自行没收土豪的财产,被撤销职务。

四、向阿訇道歉的“红军长官”

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进驻云南省寻甸县柯渡镇,一个小战士不了解回民同胞的风俗习惯,拿着一根猪肉火腿到一户回民家里煮食,激起回民同胞的反感,朱德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到这户回民家里道歉,并到清真寺向金阿訇道歉,使他们深受感动,通过相互交流,清真寺金阿訇见红军最高长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朱德向金阿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救亡的政策,并安排红军宣传员用紫土在清真寺的墙上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的利益”。在金阿訇的宣传鼓动下,当时寻甸县柯渡小小的一个镇子就有13名回民青壮年参加红军,其中有12名牺牲在长征途中,只有班长毕发斗一人幸存下来,直到1996年去世。红军走后,金阿訇冒着生命危险,一直保护这幅标语,直到现在,金阿訇去世前,嘱咐后人保护和定期擦拭着这条标语,至今这幅标语还清淅保存在清真寺的墙壁上。

五、心系藏民的“活菩萨”
  
  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围,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后来,朱德随部队到了甘孜地区,面临着物资匮乏的严重困难。甘孜、炉霍一带地广人稀,藏族贫苦群众身受层层剥削压迫,早已一贫如洗。四方面军几万人的口粮更无着落,基本靠野菜充饥,时值隆冬,部队的棉衣毫无着落,有的仍然穿着破烂的棕皮背心,有的就把未经硝制的牛羊皮割下来穿在身上,部队减员严重,一个军里伤病员多达上千人。部队到达炉霍时,藏民们受当地土司和国民党当局宣传的煽动,都躲到深山里去了,朱德通过实地察看以后,把各部队负责人召集起来,宣布几项规定: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二、爱护藏民的一草一木;三、在藏民没有回家之前,不准进他们的家;四、看管并喂养好藏胞的牛羊。要求大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用实际行动教育藏族同胞。他又找来随红军行动了一段时间的通司谈话,请他们带几个人上山寻找藏民,做宣传解释工作,动员大家回来。

1935年8月,朱德率领左路军来黑水、芦花一带,藏族同胞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躲到山里去了,把一片成熟的的青稞麦摞下来不敢收割,朱德看到这一情况,要求部队严格执行纪律,组织部队替藏族同胞抢收青稞麦,朱德头顶烈日,脚穿草鞋,带头收割麦子。朱德特意告诉大家,收割的麦子要放在原地块里,不要放错,以便藏族同胞回来认领,藏族同胞站在山上看红军在自家地里收割麦子,以为红军要把麦子拉走,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麦子收割好后,又给垛好,就打消了恐惧和疑虑,纷纷跑下山来向红军表示感谢。

为了等待红二、六军团北上,朱德和红四方面军坚持在康北高原上等待了整整四个月,1936年4月,春天已悄悄来到高原上,朱德看到一片片土地等待着耕耘,就发动部部机关和一些部队帮助藏民把地种好,他在动员会上讲:“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现在藏民同胞对我们不了解,暂时不能回来种地,我们能眼看着春播的大好时节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吗?我们和藏胞是兄弟,是一家,我们要帮助藏胞把地种上,而且要种好,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朱德自己也每天拿着镢头,在田间和大家一起干,把许多事留到晚上处理,常常工作到深夜。不久,藏民们陆续回来,疑雾逐渐消除了,炉霍重新喧腾起来,红军在康北地区和藏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红军的感召下,藏民纷纷返家,并积极参加红军在藏区开展的各种革命活动,称红军为新汉人,称红军首长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1935年8月,阿坝地区二千多名藏族青年加入了红军,在这期间,藏族同胞向红军捐献了一千万斤粮食,二十多万头牲畜,为红军渡过饥饿奉献了最大的力量。

六、五世格达活佛的知心人

红军在藏族地区执行了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他们同雄踞康北西部的德格土司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寺庙,尊重喇叭爱护藏民纪律,赢得了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的好感,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被红军的政策和严格的纪律所感动,亲自出面召回逃匿深山的村民,并动员藏民和其他寺庙尽力支援红军。

朱德听到这个情况后,亲自到白利寺去看望格达活佛,向他说明红军长征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多为贫苦的藏民谋利益。格达活佛见到红军的总司令厚道朴素,亲切慈祥,更积极地支持红军的工作,并担任了甘孜地区博巴政府的副主席。朱德多次与格达活佛彻夜长谈,成为知己。格达活佛将寺内的余粮献给红军,还以特殊的身份号召藏民捐粮,帮助红军筹集羊毛、帐篷等物资,1936年7月,红军北上前夕,朱德专程到白利寺向格达活佛告别,深情地说:“红军北上抗日去了,你们留在这里要团结起来坚持斗争,少则五年,多则十五年,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格达活佛深情地赋诗一首送给朱德。

红军离开后,格达活佛将留下230名伤病员全部收养在白利寺,并靠着他精湛的藏医术,踏遍雪山寻草药,精心医治伤病员,等待伤病员痊癒后,又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仅甘孜、炉霍、道孚就接受收留伤病员三千多人。在道孚县,红军留下十名女伤病员住在藏族根却志玛家,国民党军逼她交出留下的红军,她想尽办法把十名女红军保护下来,并给她们治好了伤,还帮助这些留下的女红军安了家,她本人也和一名负伤留下来的红军战士结婚成了家,这些都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正如毛泽东所比喻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那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做了许多有益的群众工作,播下了革命火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为长征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系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原载遵义会议纪念馆编《遵义会议研究》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