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人物。朱德就是一个。他经历了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疆场驰骋,从寻求中国人民的解放道路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斗争,从旧军队的将领到中共领导人的人民军队第一元帅,从保一方平安的地方官吏到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卓越功勋。在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试对朱德伟大而传奇的一生,谈点个人看法。
(一)朱德是党内极少数在共产党成立前就参加过响应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云南起义、护国讨袁战争和护法倒段战争而叱咤风云,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奋斗了整整10年的领导人。
朱德是行武出身,早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参加了同盟会;以后又追随蔡锷参加云南起义和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剿匪除暴斗争。如他自述,“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他在滇军的10年征战,既锻炼了打大仗的指挥能力,又初步掌握了战争韬略,包括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他后来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朱德的这段军旅生涯,说明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就已经献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二)朱德是惟一的最初没有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接纳,而后来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袖的人。
朱德在滇军战功卓著,威名赫赫。但他对军阀们割据称雄的混战感到厌恶。在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新思潮的冲击下,他开始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进行反思,认为用老的军事斗争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目的,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于是,他辞去滇军的高官厚禄,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想参加共产党却没有被陈独秀接纳,但他不气馁,远涉重洋,在欧洲由中共旅欧支部吸收为秘密的中共党员。多年的国外考察,使他认识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找到了了解中国历史——过去和现在——的一把钥匙”。从此,他的思想开始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他把自己完全交给党安排,赤胆忠心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贡献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洗礼,他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三)朱德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中,既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又主要领导湘南起义这两大武装起义的惟一领导人。
大革命失败后,在我们党领导的上百次武装起义中,就参加人数、地域规模和历史影响而论,最大的要数南昌、广州两大城市起义和湘赣秋收、湘南两大农村起义。朱德是南昌起义的领导成员。在三河坝分兵后,他率起义军余部转战粤闽赣边,经过“赣南三整”,即安远天心圩的思想整顿、大余的组织整编、崇义上堡的军事整训,使部队获得了新生。随朱德转战的陈毅说,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赣南三整”,这个部队肯定会垮台。“赣南三整”前后20天左右,与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在时间上相近,在做法上类似,同“三湾改编”一样,对以后的整党整军产生了深远影响。1928年初,朱德带领这支部队折向湘南,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参加起义的萧克说:“革命风暴遍及二十几个县,约有一百万人以上参加了起义。可以说,我党所发动的一系列农村武装起义,规模如此之大,参加人数如此之多,坚持时间如此之长,实属罕见。”朱德是湘南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在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中,一个人参与领导城乡两大起义,这是独一无二的。
(四)朱德是井冈山道路的两大主要开辟者之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揭开了中国革命斗争历史新的一页。毛泽东是以井冈山斗争为源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主要开辟者。半年之后,1928年4月,朱德同陈毅一起率领参加湘南起义的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1万多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红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朱毛会师”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朱毛”不可分,成为引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朱军长”开始了世人称誉的“中国红军之父”的新的革命生涯。
为什么说朱德是井冈山道路的主要开辟者之一呢?
第一,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是坚持井冈山斗争的主力之一。井冈山的红军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朱部二千余人,湘南农军八千余人,毛部千余人,袁(文才)王(佐)各三百人。”其中朱部和他率领上山的湘南农军超过万人,使井冈山根据地的兵力骤增5倍以上。特别是朱部是以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叶挺独立团为基础形成的,装备整齐,有近千支枪,比其他各部都多。他们的上山,大大扩充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实力,成为井冈山斗争的强大生力军。尽管后来湘南农军大部分下山了,但朱部仍是坚持井冈山斗争的主力之一。
第二,井冈山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进行根据地建设,都要以军事斗争为基础。而展开军事斗争,打破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进剿”和“会剿”,“在井冈山时期主要是朱德指挥战斗”。朱毛会师后,国民党军加紧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进剿”和“会剿”,战斗频繁,平均每五天要打一次仗。朱德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四军打游击战、运动战,不断粉碎了敌人的“进剿”和“会剿”。在龙源口大捷后,根据地扩大到宁冈等三县全境和吉安等四县一部分,红色区域面积达到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形成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萧克回忆写道:“当时四军官兵,特别是参加过南昌起义在三河坝失败后继续战斗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只要朱德军长在,就感到踏实。”【萧克:《朱毛红军侧记》,《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艰苦的政治斗争和艰巨的军事斗争紧密配合、互相推动的灿烂之果。朱德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朱德是对形成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央苏区的两大主要创建者之一。
中央苏区是朱德与毛泽东领导红四军在下井冈山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创建的。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全国苏维埃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从时间来说,它占近四分之一;从意义来说,那时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新中国的最初雏形;而从内涵来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因为井冈山时期只有一年零三四个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仅仅是开端。中央苏区有近六年时间,党积累了治国、治军、治党和锻炼执政能力的丰富经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领导干部。
经过多年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革命实践,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才进一步发展成为比较明确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毛泽东的整个思想理论在这时得到多方面展开而丰富发展起来。它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发育成型的时期。尽管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后来作的概括,但对这条道路的艰难困苦的实践,主要是在这个时期。朱德与毛泽东是创建中央苏区这块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朱德探索中国革命这条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功不可没。
(六)朱德是惟一率领两路红军长征,三过雪山、两走草地的最高领导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朱德作为中革军委主席和红军总司令,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决定取消中央“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在遵义会议后,朱德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统帅红军与数十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进行机动灵活的战斗。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过夹金山,基本摆脱了敌人的围堵。在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朱德又率红军总部参加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长征。张国焘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不同意党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自恃人多枪多,野心逐渐膨胀,反对中央分裂党的活动愈演愈烈。朱德一直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在阿坝会议和卓木碉会议上,他“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挫败张国焘反对中央分裂党的图谋后,朱德统领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再过草地雪山,到达陕北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会师。朱德是惟一的三过雪山、两走草地的党的最高领导人。
(七)朱德是抗日战争时期到抗战最前线,既指挥共产党军队,又指挥过国民党军队的我党最高军事将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前线,先是指导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取得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首次大捷;随后率八路军各部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战前期,朱德受命任国民政府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除指挥八路军外,还指挥在晋东南的国民党军。1938年春,朱德伫马太行,指导华北敌后军民进行长期抗战。到1940年,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得到空前发展。这时,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中日关系、国共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朱德奉命回到延安。他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外,还大力倡导发展生产建设。他向中央提出军垦屯田主张,组织开垦南泥湾,实行生产自救。这对各根据地军民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起了巨大作用。八年抗战,朱德始终坚持党的正确路线,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伟大胜利。
(八)朱德是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反人民的内战。朱德同中央其他领导人一样,对打赢蒋介石充满信心。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他指挥人民解放军奋起自卫,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他除参与领导中央工委,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外,还积极指导晋察冀部队打大歼灭战。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晋察冀野战军组织的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取得了打大歼灭战的胜利,创造了解放军首次夺取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战例。随着攻坚战的大规模展开,朱德指导抓的军工生产,特别是重武器炮火的制造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威力,使战略决战阶段我军的火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朱德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在临汾战役陷入胶着状态时,他对指挥战役的徐向前给予积极支持和勉励,部队大受鼓舞,终于解放了这座城防异常坚固,被阎锡山称为“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城市。他赞同粟裕提出的华东野战军暂不渡江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歼敌的建议,并亲赴华野部队慰问和指导工作。随后,华野取得豫东战役歼敌近10万人的辉煌胜利,创造了在一次战役中歼敌的新记录。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战略决战即将展开。他极富远见地指出: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将来攻城打援的大会战最有可能在徐州进行。过去我们怕东北敌人进关,对我们不利。现在敌人不可能进关,我们可以在东北消灭他们。华北最后的问题是解决傅作义。人民解放军经过近5个月激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1949年1月,朱德指出:“中国局势,在这一年内可以完全统一起来。”三个月后,他和毛泽东联署,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迅即挥师强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全面进军,至九十月间,全国大部分国土获得解放。
朱德从青年时代起就“誓拼铁血铸中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他梦寐以求的“大好河山创太平”的理想,开始成为现实。
(九)朱德心系国家安全,是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呕心沥血的革命元勋。
新中国成立之时,朱德已过花甲之年。由于年事已高,他逐步由一线退到二线,不再担任军队的主要领导职务,但他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仍始终关注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面对现代化战争,朱德一再指出:这是把我军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历史性变革,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他亲自抓了空军、海军、装甲兵等军兵种的组建,非常欣喜地看到这些具有强大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的新军兵种的诞生。他十分关心部队合成作战能力的提高,指出:要把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学习现代战争的作战方法,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转变。只有现代化的国防军强大了,才能确保民族的自由、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他强调部队要进行现代化、正规化训练,在政治上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军事上要熟练地掌握新的复杂的武器技术,学会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本领,提高现代化军事科学和指挥艺术的水平;并且要努力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军事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各级指挥员。为此,他特别重视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院校,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输送人才。他还非常关注国防工业发展,一开始就倡导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强调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部队,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他多次讲过,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也是买不起的。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靠自力更生,要逐步实现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为主的武器装备国产化。他比较早地提出要运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发展尖端武器、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主张,强调有了这样的尖端武器,我们的军队就能天下无敌,帝国主义就不敢欺负我们。1964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原子弹,他感到极大欣慰:我国的国防工业跨入了现代化行列!在“文革”时期,人民解放军遭到林彪一伙的严重破坏;林彪倒台后,朱德十分关心与他长期共患难的心爱的部队。1974年,他以88岁高龄,登上军舰出海检阅北海部队。看到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现代化的国防军,他非常高兴。
(十)朱德毕生关注国家发展,是积极参与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工作到老革命到底的楷模。
建国后,朱德在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要职时,他仍不顾古稀高龄,每年用两三个月或更多时间,不辞劳苦地到各地视察。1964年,他以耄耋之龄,用近百天时间行程万里,视察了13个省、市、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7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全国,深入到农村、工厂第一线调查研究,找当地的领导干部、专家和工人、农民谈话,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然后给中央写报告,反映情况,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重大决策。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很多,这里着重指出四点:
一是非常重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他一向重视经济工作,认为这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工作。他既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又特别重视调整和改革各种管理体制。强调“现在的制度是死制度,不是活制度”,“中央一切都包了,整个社会不能发展,不能发挥下面的积极性”,因此,不断要求主管部门理顺中央和地方、国营和私营、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和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制造业和旅游业、沿海和内地等诸多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更大提高。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过去我们是学习苏联的经验,现在我们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朱德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65年12月30日。】
二是非常重视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多种经营。
他强调要保护传统手工艺,大力发展手工业。认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手工业,应该允许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同时存在;要积极发展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行业,对有手艺的老师傅应尊重、爱护和优待,鼓励他们将很高明的技艺传授给青年后辈,不要人亡艺断,绝技失传。他一贯主张我国的农业经济不能只发展单一的粮食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他认为,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很适宜向多种经营发展。只有多种经营发展了,农业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为国内市场和外贸提供更多的商品,更好地实现城乡互助和内外交流,活跃城乡经济。同时也只有多种经营发展了,真正做到“靠山吃山养山,靠水吃水治水”,“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朱德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的发言,1955年10月8日】 ,农民才能致富,国民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快。
三是十分重视发展山区经济,对开发海南岛情有独钟。
他多次视察西南、西北各省区,对开发山区有深入思考。他在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上说: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都分别占三分之一左右。山区有无穷的宝藏,生产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山区人民生活很苦,这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我们必须开发山区,发展山区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各种土特产生产,尽快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状况。“如果不把山区的富源开发出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困难的。”【《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9页。】他两次视察海南岛,且是建国后第一个到海南的中央领导人。1957年1月,他第一次到海南作了20多天考察,致电中央建议开发这个“宝岛”,这里水路交通发达,许多港口既可成军港,也可成商港,欧洲来船便利,邻近香港,尤可成为出口基地。1963年1月,他第二次到海南岛视察后,再次向中央建议“海南岛是我们祖国的一块宝地,应抓紧开发”,并对开发的方向和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完全可以说,朱德是我们党最早提出西部大开发和海南岛大开发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四是非常具有世界眼光。
早在建国前夕,他就指出:现在一切生产都是世界化的,我们不仅要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还要同日本、美国做生意。帝国主义封锁我们,但有好多东西他们还是需要我们的。要将我国变为工业国,最重要的就是对外交流。建国后,他在出国访问时看到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更加强调中国同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样,不能自我封闭搞建设,必须放眼世界,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往。他说:我们必须改变单纯地追求各方面在一国范围内的自给自足的思想,“要根据世界经济的客观规律,利用必然日益频繁的国际经济联系,来发展我们的建设事业。”【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1958年1月10日。】他强调,发展国际经济联系,一是必须积极地扩大对外贸易,尽量地扩大外销,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二是建筑部门可以出口,搞劳务出口,和世界市场打通关系;三是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将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掌握起来,对美国好的东西要拿来;四是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包括引进国外投资。他多次说过:“现在的经济是世界化了,不能关起门来”,“要鼓励外国资本家向国内投资,不一定现钱,货物也可以”。【朱德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谈话,1957年12月10日;朱德的发言提纲,1956年4月27日。】几十年后,重温朱德的上述意见,不能不说他的思想极具前瞻性。
朱德一生戎马倥偬,文韬武略,以革命之忧为忧,以人民之乐为乐,对国家赤胆忠心,为民族复兴奋斗终身。但他不争功名,不谋苟利,无私无我,坦坦荡荡。他酷爱兰花,曾赞颂道:“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就如这坚贞高洁的兰花。他是大地之子,人民永远怀念他。
(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原载《党的文献》2007年第1期)